两百多年前的严冬,法国皇帝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征服以灾难性的失败告终。 教科书告诉我们,法军进入莫斯科时并没有遭遇激烈抵抗,但面对俄军“坚壁清野”,却被切断了补给,被迫撤退。 最终,他们被无情的“冬天将军”杀死,几乎全军覆没……这些熟悉的情节甚至为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爱国音乐提供了灵感。 然而,它们并不是那场战争的全部真相。
乱葬坑中出现线索
美国《石板报》杂志日前发表文章称,21世纪初的一个寒冷日子,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挖沟铺设电话线,拆除一座建筑物。长期空无建筑物的区域。 苏联军营。 突然,挖掘机撞到了一个白色物体。 司机跳下车,看到了无数的人骸。 近代史上,维尔纽斯(原名维尔纳)屡遭战争蹂躏,大规模处决甚至种族清洗时有发生。 这个可容纳数万具遗体的乱葬坑是谁发起的?
考古学家没费多大功夫就得出了结论。 他们发现尸体堆放在三个V形战壕里,这些战壕共同构成了防御阵地; 他们还出土了带有序列号的皮带扣和19世纪初常用的20法郎硬币。 有多种迹象表明这些骸骨是拿破仑生前麾下的士兵。
当时,狂妄的法国皇帝率领60万大军前往俄罗斯,仅剩3万士兵幸存。 拿破仑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他的军队是欧洲最强大的力量。 官兵勇敢、善战、吃苦。 仅仅因为物资匮乏和天气恶劣,他们就能遭受如此惨败吗? 随后的几年里,通过对出土遗骸的研究和相关数据的分析,一个以前被忽视的因素逐渐浮现出来。
法军的噩梦从波兰开始
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并没有很好的借口。 早在1807年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就严厉羞辱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军队,迫使莫斯科签署《蒂尔西特条约》,以换取暂停与英国的贸易。 拿破仑撤军,但后者并没有要求俄罗斯割让土地,也没有要求赔偿。 到1812年初,法国军队已经横扫了从西班牙到德国的大片土地。 但海上运输线仍被英国牢牢控制。 拿破仑要想威胁“东方之珠”印度,让大英帝国投降,唯一的选择就是走陆路。
《蒂尔西特条约》生效后,法俄名义上成为盟友,但始终分居不同床位,俄英之间的商业往来并未完全断绝。 经过反复算计,拿破仑最终以俄国“违约”为由开始东征。 1812年6月,军队在德国东部集结,拿破仑在尼曼河西岸检阅部队。 工程师们建成浮桥后,一声令下,包括来自奴隶国的士兵和后勤部队在内的数十万人进入了波兰领土。
在此之前,一切都很顺利,中欧平原炎热干燥,部队行进畅通无阻。 拿破仑让补给部队走在主力前面,保证了军粮的及时供应,也保证了士兵的健康。 法军虽然在通往波兰的途中在马格德堡、埃尔福特、波森和柏林设立了流动医院,但很少使用。
入侵波兰后种族清洗,局势开始恶化。 法国士兵发现这个国家“极其肮脏”:农民不梳头、不洗脸,乱蓬蓬的头发上长满了虱子和跳蚤,每个村庄都蟑螂出没,甚至水井也不干净。 道路平时都是松散的泥土,但大雨过后就布满了泥泞的车辙。 数万军马陆续因病死亡,运载物资的大车被主力部队拉得越来越远,提供食物和饮用水越来越困难。
因为力量太大,想要保持阵法完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掉队者成了无人监管的强盗,抢夺当地人的牲畜和农作物。 随着军队逐渐逼近俄罗斯边境,痢疾等常见肠道疾病开始出现。 格但斯克、柯尼斯堡和托伦建立了新的野战医院,但它们无法跟上患者的爆炸性增长。
几乎没有人逃过“虱子嘴”
拿破仑的麻烦很快接踵而至。 渡过涅曼河大约一周后,一些士兵开始出现高烧和皮疹; 那些重病的人脸色发青,不久就死了。 最可怕的传染病——斑疹伤寒,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
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19世纪,斑疹伤寒是波兰和俄罗斯的常见病。 1812年夏秋之交,疫情尤为严重——俄国人在撤离波兰之前就破坏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加上天气极其炎热,加速了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和蔓延。 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这是一种在虱子粪便中发现的病原体。 问题是,直到 20 世纪,医学界才知道这一感染链。
汗水与泥土混合着,浸透了法国远征军的制服,一件制服往往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穿完。 这些微小的寄生虫随处可见,在衣服缝里安家,以士兵的血肉为食。 一旦皮肤被虱子粪便污染,伤寒病菌就会通过小伤口钻入受害者的体内。 更糟糕的是,由于担心夜间遭到俄军小股袭击,法国士兵只能集体睡在封闭的建筑里。 结果,几乎无人幸免“虱子咬”。 进入俄罗斯不到一个月,拿破仑就失去了8万人,许多丧失行动能力的重病患者进一步阻碍了后勤。
随军医生拉雷男爵在私人笔记中写道,虽然当时法军的医疗措施非常出色,但谁也无法预料到传染病的规模。 另一位目击者描述了一名士兵被虱子折磨的场景:“勃艮第在芦席上睡着了,很快就被虱子的活动惊醒了……于是他脱下衬衫和裤子,扔进火里,虱子所在的地方,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两个步兵团打斗的声音……他们的很多同事都被咬了,病倒了,死了……”
7月底,多名军官向总司令表达了担忧,称疫情让部队士气大挫,逃兵不少。 再加上补给线吃紧,与俄军决战恐怕存在不确定性。 拿破仑在回应中起初表示打算撤军,但两天后又改变了态度。 他告诉部下:“最可怕的是,我们倒在了莫斯科面前。协议已经达成,只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才能赢得战争。” 才能真正拯救我们自己。”
瘟疫比对手的大炮更可怕
就这样,拿破仑顽强地率领疲惫不堪的部队强行突破。 8月17日,法军攻占斯摩棱斯克,不久又攻占瓦卢蒂诺。 俄方先战后退,诱使对方分兵数路,深入无边荒野。 历史数据显示,到8月25日,拿破仑26.5万主力部队只剩下16万人; 又过了两周,进一步下降至103,000。 人员减少如此惊人,瘟疫的“贡献”不小。
俄罗斯指挥官库图佐夫在首都以西110公里处的博罗季诺严密设防。 9月14日,法军在付出约3万人的代价后,进入了已经是空城的莫斯科。 这时,拿破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得不偿失——这座城市被俄国人放火焚烧,没有食物,也找不到其他补给品。 疲惫不堪的法军再也无法前进半步。 进入十月后,天气急剧变冷。 “很少向敌人露面”的拿破仑最终屈服了。11月8日撤退到斯摩棱斯克时,他发现那里的医院已经挤满了伤病员。 挤。
当得知之前寄予厚望的物资基本被预备队消耗殆尽后,远征军的纪律滑向了崩溃的边缘。 眼见事态无法压制,“皇帝陛下”只好同意全军撤退到波罗的海沿岸休整。 12月8日,当他们在维尔纳扎营时,他的部下只剩下20,000人还能战斗。 紧接着,波旁王朝残余势力密谋在法国发动政变的谣言四起。 害怕自家后院起火的拿破仑将指挥权交给副手,带着亲信赶往巴黎。 至此,继1799年在埃及被英国海军击败后,这位英雄征服东方的梦想再次宣告结束。
两百年后真相大白
在立陶宛,阵亡的法国士兵被批量埋葬在仓促挖掘的战壕中,没有墓志铭或十字架。 直到近两个世纪后,这些化为白骨的尸体,才因工人们的疏忽再次出现。
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的德蒂尔·拉奥教授专门从事拿破仑军队遗骸的病理分析。 他指出,从乱葬坑收集的牙齿样本中有 29% 显示出感染迹象; 除了斑疹伤寒之外,来自巴尔通氏体的 DNA 也是一种通过寄生虫传播的疾病。
飘落的雪花静静地埋葬了战争的伤痕,只剩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回响在俄罗斯广阔的大地上。 为了烘托胜利的气氛,作曲家特意在乐章结尾处加入了炮声和钟声——但没有虱子吞噬血肉发出的微妙声响。 事实上,正是这些肉眼几乎无法辨认的小昆虫,帮助俄国人粉碎了拿破仑的野心,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标题:种族清洗 拿破仑1812年在俄罗斯的失利并不完全是缺粮和严寒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549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